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忠县2024年科普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
?
??????????????????????????忠县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4年7月31日
?
?
?
?
忠县2024年科普工作要点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忠县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今年全县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和各项工作部署,持续深入落实“1116”总体工作思路,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厚植创新发展土壤,重点策划实施一批群众性大型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政治引领,不断增强群众科普获得感
1.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主题教育成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2.强化科普价值导向。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科普服务全链条,加大科普原创精品创作支持力度,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面向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支持遴选和推介宣传一批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不断增强科普供给源头活力。
3.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强化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增强科普领域风险防控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建立科技创新领域舆论引导机制,掌握科技解释权。坚决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打击假借科普名义进行的抹黑诋毁和思想侵蚀活动,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
二、注重精准施策,推进重点人群科普全覆盖
4.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各类科技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校外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科技教育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类竞赛、体验、交流等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继续开展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科普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等普惠性活动。
5.开展面向农民的各类宣传培训活动。整合资源优势,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让专家资源、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汇集农村,使农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扎实推进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留守人群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促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群众增产增收和科学素质提升。
6.开展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依托企业(园区),积极组织开展面向产业工人的科普宣传活动。加强专利信息应用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应用水平。
7.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科普惠民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科普法》,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以培养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根据老人们最关心的医疗健康、心理辅导、智能信息等问题,以社区科普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科普讲座,向社区居民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整体推进社区科普工作,为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发挥应有作用。
8.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联合和依托党校等机构,举办各类科技讲坛、科普大讲堂和科普报告会,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和科学生活素质。
三、注重品牌打造,深入实施科普惠民系列行动
9.发挥大型品牌科普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举办以2024年“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为代表的重大科普活动。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打造丰富多彩的科普盛宴。大力宣传国家、市、县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增强公众对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获得感、体验感,让百姓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认知科技、参与科技、应用科技。
10.积极开展各领域和行业特色科普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重大关切,深入开展各领域各行业的主题特色科普活动,传播知识,解疑释惑,提升公众的科学认知水平和科学生活能力。围绕气象、节能、碳中和碳达峰、生物多样性、知识产权、宪法、环保、地球、防灾减灾等主题日,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围绕大气污染、食品安全、科学健身、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民生科普重点工作,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推动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增强百姓爱科学意识、学科学能力、用科学水平,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11.构建科普基地创建培育机制。加强科普基地的评选、管理、命名,以命名一批县级科普示范基地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引导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企业产品展厅等科普场馆协同发展,强化展教内容和服务功能创新,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服务;推动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为科普场馆建设赋能增效。
四、注重资源整合,加强科普基础条件建设
12.完善公共场所的科普功能。全面提升科技馆、科普示范基地等科普阵地服务能力,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加强广场、公园、医院、楼宇等公共场所科普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科普功能,将科普宣教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推动公园、车站、影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科普传播网点、传播终端建设,让公众在休闲娱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
13.加强基层科普设施规划和建设。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社区(村)科普公共服务场所提质升级,拓展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平台的科普服务功能,健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推进气象、地震、环保、园林绿化、城市管理等行业科普阵地建设,形成良好的科普设施生态体系;支持中小学建立专业类科技教育、科学探究实验室,夯实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
14.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各乡镇街道、科普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要推动广播、电视、电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大众传媒开展公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科普宣传,在全县范围形成载体丰富、信息化程度高的科普格局,提高科普组织、科普活动、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5.加快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农技协、农村科普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医务工作者、乡镇(居委会)科技科普工作人员、村委会(社区)科普宣传员及社会各界、各基层组织自愿从事科普工作的志愿者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并通过健全科技志愿者活动的台帐记录、奖惩机制等措施切实把科技志愿者队伍组织好、管理好,充分发挥科技志愿者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普志愿者志愿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