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足球比分

图片
忠县人民政府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部门>生态环境局>公告公示
您当前的位置: 生态环境局>公告公示

忠县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

日期:2025-04-08
字号:
分享:

?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大力推进美丽忠县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

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凝聚新共识

一是深化学习“凝共识”。坚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县委常委会、县委深改会、县委中心组、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学习;每年提请县“两会”讨论审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新提拔领导干部培训班、干部网络学院等分别开设2个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课程;各乡镇(街道)、部门同步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必修课。二是履职担当“显共识”。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专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乡镇(街道)、部门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属地属事责任,走深走实河长制、林长制。三是面向社会“增共识”。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方式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累计在人民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100余篇。开展美丽重庆“六进”、环保公众开放周和新闻发布会宣传活动30余次,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发放各类宣传品3万余份,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践行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污染防治持续攻坚取得新成效

一是守护蓝天不松懈。印发《2024年忠县夏秋季“治气”攻坚工作方案》,重点实施大气治理“九大”专项行动,系统推进“治气”攻坚。完成聚薪桥隧、彤典工艺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督促海螺水泥落实错峰生产290天,全年实现减排氮氧化物320吨、挥发性有机物34吨,完成大气污染问题整改350余个,2024年,忠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53天,同比增加6天,PM2.5年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二是保卫碧水不松劲。争取中央专项资金736万元用于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项目建设,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巡查490余次,完成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215个,次级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83个,长江干流及6条重要支流16个监测断面年均水质稳定达到类,11个水域功能区均达到或优于考核要求,全县11个水功能区、2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3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三是锚定清废不止步。依托海螺水泥、海创环保、铭荣处置固危废,全县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实现3100%。建成忠县海螺油基岩屑资源化利用项目,危险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无废城市”创建指标14项,“无废城市细胞”建设33个,无废指数连续保持生态报表A档,瑞竹公司“以竹代塑”案例成功入选市级“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四是剿灭黑臭水体不动摇。完成县域农村黑臭水体详细摸排,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水域总面积约43347平方米,累计投资1612万元,完成11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整治完成率达100%,实现县域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动态清零,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三、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释放新动能

一是产业转型“向绿而兴”。推进新能源材料、化学药等产业绿色转型,累计完成特瑞新能源、海螺水泥等26家企业56个项目绿色智能化改造,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完成涉气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340家,重庆海螺水泥、瑞竹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二是用能转向“逐绿而行”。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约4%建成油气钻探井22口,新建燃气管网30余公里。三是碳量转化“应绿而生”。推动海螺水泥、特瑞新能源、天地药业3家企业开展碳排放申报及碳市场配额试算,累计完成碳履约3500余万吨。四是生活转变“求绿而新”。建成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固废、油基岩屑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7.2万吨、固废22万吨、厨余垃圾1.1万吨;累计建成充电站85座、充电桩992台,车桩比约为2.52:1,新增新能源车占比达100%

四、环保督察整改质效展现新作为

一是科学谋划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迅速响应,主持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成立工作专班,紧扣九个重点方面,提前收集梳理归档122540余盒档案资料,编报《今日环保动态》41期。二是从严压实责任。督促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历年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累计排查发现污水管网、港口码头等问题173个,通过抓早抓小、提前分类整改到位;拍摄制作《2024年忠县生态环境保护警示片》,曝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31个,动态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现问题全部整改清零。三是全面统筹推进。建立分组包片“三定”排查制度,定期调度问题整改完成情况,深入一线明察暗访100余次,累计将排查归集3479个问题纳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全量问题库闭环管控,问题整改率达99.19%。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第六督察组向我县移交的38个群众举报投诉案件全部办结销号,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向重庆市委、市政府正式反馈的督察意见中,我县无点名问题和负面案例通报。

五、筑牢长江生态屏障做出新贡献

一是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编制《忠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147.29平方公里,建立全县湿地矢量数据库,湿地面积132.33平方公里,完成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疑似问题点位核查17个,有效遏制新增自然保护地违法行为。二是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26.7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2.2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70.56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2%左右,森林蓄积量超过600万立方米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17个,修复历史遗留矿山面积6.2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三是全面细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7次,开展县域长江干流水生生物监测和鱼类eDNA调查,摸清长江流域水生物现状,县境内浮游动物112种、天然鱼类108种,开展野生动物救助14次,完成古树名木复壮13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保护率达100%

六、全域营商环境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极简审批”谋创新。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全年完成锂电池回收拆解处置及梯次Pack生产等2个项目并联审批,为兴峰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等2个项目开工建设节约时间60余天。2024年完成告知承诺制项目审批22个,完成石花水库、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等3个项目容缺审批,相关做法在全市予以推广。二是“极准监管”出实招。持续优化执法服务方式,提升监管实效,实施差异化、精细化、长效化分级分类监管,全年开展执法检查481家次,督导整改问题49个,依法立案查处9件,罚款5.5万元,无行政诉讼案件,督促62家企业立行立改问题68个,约谈企业7家。三是“极优服务”求突破。坚持“服务优先,监管并重”的理念,创新工作模式,主动靠前服务,全面提升“三服务”水平。2024年累计现场办公28次,服务企业463家,解决问题53个“一对一”帮扶指导重点企业9家,开展集中法制宣传培训2次,组织线上培训2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帮助解决问题30余个。

七、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是在短板攻坚上求突破。提请县政府常务会研究2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6次,组织乡镇(街道)、部门专题研究20余次,邀请领导、专家“线上+线下”把脉定向10余次,“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占比”“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等10余项指标大幅提升。二是在申报筹备上聚合力。多方协调10余个市级部门,全面收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佐证资料,精心编制技术报告,顺利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审核,提炼形成的典型事迹材料,被市委办公厅以专报形式报送市委主要领导。三是在创建成果上强提升。持续巩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更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26处,新建污水管网3公里,改厕100户,整合19个村(社区)资源,有效盘活低质低效果园,1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20万元,4300余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八、生态环境智治能级实现新提升

一是集成融合数据“一张网”。抓实“巴渝治气”“巴渝治水”“巴渝治废”等应用场景三级贯通,绘制66张生态景观板块问题闭环处置流程图,配置智能预案56个,驾驶舱上屏体征指标1525条,KPI上屏指标61条,风险一张图接入105张。二是多跨协同智治“一体化”。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同规资、住建、水利、林业等部门及乡镇(街道)数据互联互通,探索与“数字森林”视频监控体系、中小型水库水情和大坝安全监测体系等平台整合模式,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等多源生态环境数据一体化监管。三是高效智慧服务“一站式”。充分利用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高空瞭望“千里眼”等多类型数据终端,实现问题发现、整改、销号闭环一站式处置,2024年累计处置水站干扰、露天焚烧、施工扬尘等预警信息800余条。利用“建设项目选项选址环境准入自助查询系统”APP,高效服务70余个项目落地;行政许可事项渝快办一网通办,线上办理率100%,高效打通智慧服务“最后一公里”。

九、区域共建共保共享格局谱写新篇章

一是健全联动机制。出台《忠县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忠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制定行政执法事项清单159项;持续完善县域内7条主要次级河流、21个乡镇(街道)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与梁平、垫江、丰都等毗邻区县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深化川渝“无废城市”共建,拓展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探索建立大气、水、土壤等多要素污染协同治理新模式。二是汇聚治污合力。会同万州、垫江、梁平等毗邻区县启动空气污染应对预警9次,抢回临界超标天数11天。与垫江县签订《皇冠足球比分:龙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合作备忘录》,每年受偿生态补偿金350万元,扎实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和汽修行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累计执法20156人次,检查单位101家,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0个。三是抓实资源互通。开设“川渝通办”排污许可绿色通道,设立通办窗口及热线电话,推动忠县瑞竹公司和渠县宏志升环保公司深入交流,推进与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技术合作,助力竹产业升级转型。探索生态环境监测网跨界衔接融合,开展渠溪河、大沙河、东溪河、黄金河、汝溪河等5条跨界河流的6个跨界断面监测,实现环境监测信息互通,提升跨界河流监管能效。

十、生态环保铁军担当彰显新形象

一是打造学习型机关。选派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新进人员,分批分次参加岗位培训、环境监测培训、行政执法培训,全年送培干部参加各级业务培训200余人次。二是打造服务型机关。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全年从快从优办理建议提案9件,办理“民呼我为”平台投诉49件,综合满意率100%三是打造创新型机关。打破生态环境执法惯性思维,重构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处理流程,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创新实行“局站、局队合一”,全系统执法资格证持证率100%四是打造高效型机关。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立马办、办圆满”岗位责任制,全年高效办理群众“烦心事”200余件,高质量完成长江忠县段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突效率。五是打造廉洁型机关。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行政处罚案件实行“大队办理、支队研究、集体审核”,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专家预审、科室联审、部门会审”,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全年未发生违规违纪行为。20241人获评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评生态环境系统先进个人,3人入选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2人入选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专家,5人入选重庆市综合行政执法人才库,1人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2名同志先后被提拔为副处级、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同志评聘为高级工程师。

2025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视察重庆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历次全会精神和家军书记调研忠县指示精神,按照县委“1116”总体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唯实争先,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全力打造皇冠足球比分:具有“渝东北前列、全市争先进位、忠县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奋力推动美丽忠县建设展现更新气象、迈上更高台阶。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