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生态环境局审查以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公告有关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25年6月19日—2025年6月25日。环评文件查询方式:。反馈意见受理方式为电子邮箱:zxsthjjspk@163.com,传真:54230702。通讯地址:忠县忠州街道州屏环路19号,邮编:404300。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相关部门意见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1 |
重庆海螺新建第二回110kV外线路工程 |
重庆市忠县乌杨街道沿溪社区 |
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
昀启(重庆)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 |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110kV乌海线长度约1.03km(架空线路0.87km,电缆线路0.16km),同时对海螺水泥专用110kV变电站间隔扩建。 拟建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万元,占总投资2.86%。 |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临时占地、永久占地、施工活动带来的影响。海螺水泥专用11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占地和施工活动均在变电站围墙内进行,不新增占地,对围墙外生态环境无影响。输电线路工程电缆排管及架空线路塔基等永久占地处的开挖活动和材料堆场等临时占地将破坏地表植被,干扰野生动物的栖息。 项目建设施工占地会破坏局部区域的灌草丛生态系统,但是输电线路主要是架空跨越,塔架虽有占地,面积较小,塔基施工时间短,自然景观影响小,采取避让、减缓、修复与补偿、管理措施后,影响是可控的、可逆的。 (2)环境污染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①废气 本工程间隔扩建工程仅涉及变电站间隔建设及完善,不涉及主变等建设内容,基本上无土建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输电线路的施工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铁塔基础开挖、车辆运输等产生的扬尘在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空气中的TSP增加;施工机械(如载重汽车等)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等,施工扬尘影响主要是在线路施工区塔基附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施工期保持对干燥作业面进行洒水处理后,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小,工程施工结束后其大气环境影响可得以恢复。 ②废水 项目工程量不大,施工人员少,施工集中作业地距离周边场镇民房不远,不单独设临时厕所,生活污水依托民房现有化粪池。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回用洒水,产生的少量泥浆、钻渣待沉淀干化后全部回填至塔基区,就地平整,少量混凝土养护废水自然蒸发。不直接将废水排入地表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拟建架空线路跨越河沟时采用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架空线路施工临时占地一般选址在塔基周围,且单塔开挖工程量小,作业点分散,施工时间较短,单塔施工周期一般在两个月内,影响区域较小。跨越河流水体处交通条件较好,且档距在100m左右。在开挖前设置拦挡措施,不在水域附近设置牵张场、施工临时场地,同时挂线尽量使用飞艇或无人机放线,严禁在水体内清洗施工设备。采取上述措施后对沿线跨越河流水环境基本无影响。 ③噪声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均位于变电站内部,仅涉及变电站间隔建设及完善,对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 对于架空线路,在铁塔基础及安装过程中单个施工点(铁塔)的运输量相对较小,且在靠近施工点时,一般靠人力抬运材料,塔基开挖主要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施工噪声小,塔基施工数量很少。项目在架线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绞磨机、牵张机等设备也将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但其声级一般约70dB(A)。 综上,项目分段施工,施工量较小,历时短,且夜间不施工。本项目沿线区域主要位于海螺水泥厂内,距离周边居民民房均有一定距离,选用低噪声设备。项目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是短暂可恢复的,随着施工结束其对环境影响也将随之消失,在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本工程施工期的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很小。 ④固体废物 本工程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无土石弃方产生,拆除过程产生少量建筑垃圾;运回海螺水泥厂指定存放点进行回收综合利用。 线路工程单个铁塔、电缆管沟涉及土石方量较少,多余土石方在塔基范围内处理,施工结束后全部用于回填及就地夯实,基本无弃土,无取(弃)土场。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进行转移处理。 基础钻浆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干化后的钻浆和钻渣就地回填。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工频电磁场、可听噪声,不产生废水、废气、固废。 (1)电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①根据本次间隔扩建侧现状监测结果,海螺水泥110kV专用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厂界处工频电场强度为31.65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44μT,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和100μT的评价标准要求。因此,通过类比该工程前期验收及现状监测结果,海螺水泥110kV专用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完成后,变电站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仍满足相应的限值要求。 ②拟建项目110kV架空线路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10m时,地面1.5m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分别为0.93kV/m(距离杆塔中心线约6~7m处)、10.31μT(杆塔中心线处),均能控制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内;同时,也能控制在《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内。 ③结合拟建项目110kV架空线路单回单分裂架设的预测结果,在不考虑风偏的情况下,确定工程线路边导线两侧水平方向各保持3m的距离,或者在垂直方向上净空高度保持3m的距离,电磁环境即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标准限值要求。 ④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可知,拟建项目110kV架空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μT)的要求。 ⑤根据类比110kV罗州线单回路电缆线路监测结果以及衰减规律分析可知,拟建项目110kV电缆线路建成后,沿线工频电磁场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限值要求。沿线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⑤输电线路设计应因地制宜选择线路型式、架设高度、杆塔塔型、导线参数、相序布置等,减少电磁环境影响;架空输电线路经过电磁环境保护目标时,应采取避让或增加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减少电磁环境影响。加强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确保项目周边电磁环境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输电线路穿越非居民区时,在工频电场强度大于4000V/m且小于10kV/m的耕地、园地等公众容易到达的场所区域内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2)噪声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 根据类比可知,拟建110kV新建段线路运行时线下昼、夜间噪声值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的2类、3类声环境标准要求。 根据海螺水泥专用110kV变电站现有验收环保手续及本次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海螺水泥专用110kV变电站北厂界(间隔扩建侧)环境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 (3)生态环境环保措施 加强输变电工程维护人员管理,划定维护人员行走路线,规范维护人员行为,尽量减小输变电工程维护工作对生态敏感区土地资源的占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禁止输电线路维护人员捕捞、捕猎工程附近区域的野生动物。加强对线路运行通道的管理,线路运行通道内,当乔木高度达到最小安全距离后,首先考虑升高杆塔高度,其次砍伐高大乔木或剪枝,尽量避免毁坏运行通道内的植物。鸟类常栖息于输电线路拉线和杆塔上,鸟类的栖息既不利于对鸟类的保护也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护,可采取防鸟措施对鸟类和输电线路进行防护。 |
忠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2503-500233-04-01-241326 |
/ |
?